慧眼识真假,谨防被诈骗。
1.警惕诱骗性木马链接。诈骗分子向考生及家长发送带有木马病毒链接的短信,诱导其点击链接陷入个人信息被盗取的风险。
2.谎称“内部指标”“内部信息”,夸大虚假宣传,诱骗高考生家长缴费。
3.假冒高校招生办等人员,谎称掌握高校“定向招生计划”,有“特殊渠道”获取补录名额,骗取缴纳定金。
4.“野鸡大学”采用与知名院校相似名称招生,以混淆视听等方式向高考生乱发录取通知书,蒙骗学杂费。
5.冒充专家帮忙填报志愿,忽悠高考家长可以精准“捡漏”,收取费用通过“绿色通道”进行志愿填报。
高考志愿很关键,认准权威不怕骗。填报志愿、查询结果,均应通过教育部门权威平台,借助学校官方渠道核实录取通知书的真伪,让骗子无机可乘。